English

“电子欧洲”与“有用的移民”

2000-04-04 来源:光明日报 郭林 谈莉敏 我有话说

近日来,引进“有用的移民”成了芬兰多家媒体议论的热门话题。不过,这些论谈不是对反移民的欧洲极右势力抬头的反应,而是另有深意。

美国经济受信息技术为龙头的知识经济带动,连续10年强劲增长,失业率低于5%。这对经济连年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欧盟是个很大的刺激。有鉴于此,日前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的欧盟特别首脑会议确定欧盟要向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快速转变,通过普及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来大力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机会,使欧盟经济在10年内赶上或超过美国。欧盟为此提出了7项普及网络和发展电子商务的措施,此间舆论称欧盟雄心勃勃地要建设一个“e—欧洲”(电子欧洲)。

但是,要迅速建成一个“e—欧洲”又谈何容易。首先,目前欧盟互联网普及率为22%,远远低于美国的40%;其次,欧盟信息技术人才严重不足,而且缺口还在扩大。据调查,欧洲今年缺乏信息技术人才123万人,明年156万,后年将达到174万。兼具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知识的人才尤其短缺。据估计,今后3年因专业人才短缺而给欧洲造成的损失达3800亿欧元。

对此,有专家认为,欧盟过去忽视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关教育培训是造成信息技术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信息时代,由于欧盟成员国教育培训体制调整缓慢,跟不上新经济的发展步伐,各国培养的“知识工人”数量满足不了劳动力市场快速攀升的需求。同时,随着旧产业因成本、利润等因素不断向国外转移,大批员工失去工作,受个人文化程度和年龄等因素的限制,要将这批工人转变为知识技术型工人尚需时日。因此,在短时期内高技术人才的匮乏将成为欧盟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向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迅速转变、赶超美国的梦想有落空之虞。但是,美国引进人才的做法又启发了欧盟。对欧盟来说,从发展中国家挖掘人才似乎成为解决问题的良方。这种筑巢引凤的办法虽有临时抱佛脚之嫌,却也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事实上,在欧盟内部,这也有例可循。以瑞典、芬兰为代表的北欧国家近年来在发展信息技术方面走在了欧盟的前列。北欧的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普及率甚至超过了美国,处于世界前列,美国的《新闻周刊》甚至称斯德哥尔摩正成为欧洲的互联网之都。在信息技术带动下,瑞典、芬兰两国一度死气沉沉的经济焕发出活力,去年两国的经济增长率都在4%以上,是欧盟平均水平的2倍多,失业率也大幅度下降,一度被认为失败了的北欧模式又现生机。究其原因,除了科技政策、教育等因素外,这同北欧积极延聘信息技术人才也是密不可分的。瑞典近年来施行“积极的移民政策”,大力从他国招揽自己短缺的高技术人才。芬兰的移民政策虽然历来保守,但对国外高技术人才却是尽量降低门槛。如今,只要到诺基亚公司走一圈,你就会看到很多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人才。

当然,北欧国家并未就此止步。在里斯本欧盟首脑会议上,瑞典首相佩尔松大胆提议欧盟在瑞典设立信息技术管理机构,虽然未获通过,但其以此吸引技术人才到瑞典的想法毕露无遗。此外,芬兰目前正在研究建立一所信息大学或学院,以吸引世界各地的信息技术人才。

如果说北欧小国的这些举措属小打小闹的话,那么欧盟大国的“出手”则令人瞠目。德国总理施罗德不久前指出,目前德国信息技术公司急需10万名信息技术人才。为此,政府计划从欧盟之外的俄罗斯、东欧、中国、印度招聘人才,计划初期招聘3万名之多。如果考虑到德国目前还有400万人失业,这一计划不能不说是痛下决心。据报道,英国正在考虑大力放宽对高技术人才及其家属发放永久居留许可证的条件。面向新经济的国际人才争夺战初现端倪。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发达国家争夺的不仅是其市场,还有其赖以发展的宝贵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坐失人才就意味着坐失良机,更意味着坐失一个时代。对此不能不深思再三,未雨绸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